【骨科名医录】彭晓玉:重症医学里的中西医融合先锋-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0/31 11:54:02
来源: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骨科名医录】彭晓玉:重症医学里的中西医融合先锋

字体:

  在医疗救治的关键领域,急诊重症医学科是守护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生则是肩负生死抉择的“守门人”。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彭晓玉,在急危重症领域深耕近二十载。她秉持中医整体诊治观念,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致力于让每一位急危重病患者转危为安,成为患者“信得过、靠得住”的医者。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中医药在重症救治及康复中有着独特优势。”西医出身的彭晓玉到市中医骨科医院后,通过参加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非中医类别医师“西学中”培训、以及自学等方式钻研中医知识,积极探寻中医药与急危重症救治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中医药技术在重症康复中的运用,促进患者早康复。

  一次,张大爷突然出现了右侧身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情况,被紧急送往中医骨科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急危重症团队给予静脉溶栓后,闭塞血管得以恢复再通。为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彭晓玉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中医康复方案,经过一个月的系统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张大爷逐步实现了生活自理。

  “相较于单纯脑保护理念下易引发肌肉萎缩、康复迟缓的困境,早期针灸介入可有效规避此类问题,助力患者加速康复进程,同时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彭晓玉说。在筋伤、骨伤方面,中西医结合对围手术期患者能提前干预,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质量。

  彭晓玉介绍,针对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内环境紊乱、多脏器功能失调、衰竭等情况,配合使用中药外贴敷、中药热敷、针灸及中药灌肠等方法来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腹胀症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通过耳穴疗法缓解ICU综合征,帮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情;采用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防治口腔真菌感染等。

  从救命到提高生存质量

  医院急危重症学科以“高龄骨折、基础疾病多、无手术指征”等患者人群为重点关注对象,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明确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伴肩关节脱位为本专科重大疑难病种,逐步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为高龄骨折创伤患者增加非手术治疗机会。目前,已成功救治10余例95岁以上高龄骨折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伴肩关节脱位。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危重患者活下来,也要让患者过得更好。”从救命到提高生存质量,彭晓玉一直强调团队要做好人文服务,时刻关注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情绪。

  依托医院ICU无多重耐药菌的良好环境,使得患者家属能够长时间参与早期康复,彭晓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动患者康复进程。白天允许家属适当延长陪伴探视时间,家属一方面可协助康复,更重要的是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撑,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恢复。

  此外,在彭晓玉的带领下,科室积极推进延伸服务,出院后借助微信群持续跟进疾病管理,提供护理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形成全周期服务链条。(蒋永劲)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