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1/03 08:08:16
来源:重庆日报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字体:

  嘉宾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兼) 李春奎

  巫溪县委书记 李卫东

  城口县委书记 张继军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再次彰显了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力。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如何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走深走实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李春奎表示,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将充分发挥独特场景优势,着力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走深走实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一是持续推动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探索畅通以“人、地、钱”为主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深化实施“四进三回”行动,不断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优化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

  二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村庄经营机制,规范发展“强村公司”,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加快推动区县、乡镇、村社功能互补、机制互通、发展互促。

  三是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就业创业稳增收、生产经营促增收、改革赋能助增收、惠农支农保增收等举措,迭代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

  李卫东表示,巫溪将坚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为牵引,加快唤醒老城、激活新城、建设水城,把县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火车头”来塑造、作为全域旅游的“金名片”来打造,引导人口、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市民化。

  同时,巫溪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重要节点功能的中心镇,建设一批康养度假、特色产业、产品加工等各具优势的特色乡镇,塑造一批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土味道、展示乡村风貌的和美乡村,协同推进县城、集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张继军说,近年来,城口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2025年已完成线上交易80笔,交易金额达到684.58万元。

  接下来,城口将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广“农业企业+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发展订单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集体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稳定在90%以上。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是首要底线任务。李春奎表示,过渡期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实行精准监测帮扶,推动有效衔接,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十五五”时期是过渡期结束后转向常态化帮扶的新阶段,接下来,全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原则,确保平稳过渡和无缝衔接。

  一是建立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体系,保持财政投入、金融支持、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总体稳定,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持续发挥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等作用。

  二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建好用好“渝悦·防贫”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切实提高帮扶效能,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化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帮助他们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社会救助等措施兜住基本生活。

  三是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优化山区库区“一县一策”支持政策,健全市级集团帮扶和“一区两群”协作工作机制,助力欠发达地区发展富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夯实防止返贫致贫基础。

  李卫东表示,巫溪将迭代升级风险动态监测、产业就业帮扶、对口协作帮扶、集团帮村帮扶、消费帮扶、兜底政策帮扶“组合拳”。同时强化数字赋能,建设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完善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分享收益机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李春奎表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出发点在农产品稳产保供,落脚点在农民稳定增收,贯穿其中的恰恰是产能、质量、效益三大关键词。

  接下来,我市将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围绕“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好”做文章,全力提升巴渝“土特产”市场竞争力。

  在“产得出”方面,把稳粮保供作为头等大事,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0亿斤以上,高水平建设新时代“巴渝粮仓”。

  在“产得优”方面,高水平构建“36316”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体系,培育壮大奉节脐橙、涪陵榨菜、巫山脆李等特色产业,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为市民持续打造高质量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深入实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头羊计划”,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等特色文章,打造一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爆品”。

  在“卖得好”方面,提质打造“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开展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活动,推动巴渝名优“土特产”走出重庆、走向世界,让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张继军表示,城口将分年度细化乡村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扶持政策,完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以城口老腊肉为主、中药材和城口山地鸡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体系,建成坪坝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庙坝现代中药产业园,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

  李卫东则表示,巫溪将锚定“一主两辅”特色产业不动摇,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增质效、促增收,力争到2030年建成“烤鱼食品加工、巫溪老鹰茶、中医药大健康”3个5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和美乡村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李春奎表示,我市将锚定“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具有“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的巴渝和美乡村。

  在时序上,分区分类压茬推进;在方式上,推行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在机制上,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参与。

  李卫东表示,巫溪将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持续提升农村路、水、电、讯、物流等基础设施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农村供水网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全域整治村容村貌,深化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个革命”,持续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成果,常态化开展“五清理一活动”,让具有巫溪风情的巴渝和美乡村移步换景、宜居宜游。

  张继军则表示,城口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二是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三是连片打造巴渝和美乡村。比如,连片打造巴渝和美乡村方面,将深化实施和美乡村片区化推进,稳步建设东安-河鱼-岚天-北屏巴渝和美乡村旅游片区、咸宜-鸡鸣-明通-蓼子巴渝和美乡村产业集群片区,不断提高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