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益生菌进口被限,我们可能连一杯酸奶都生产不了。”天友技术带头人张凤说,这是天友酸奶5年前面临的窘境。
可以说,益生菌就是乳制品行业的“芯片”,而这关键一环曾长期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受制于人,不仅要被外商抬价,关键时刻甚至可能买不到货。”张凤回忆。
没有自主菌种,就没有产业安全。深耕乳品市场94年的天友乳业,想要擦亮“天友”这块金字招牌,就必须打赢这场“益生菌保卫战”。
高原走访牧民、长寿村探访百岁老人
寻菌之旅堪比“沙里淘金”
2019年,刚刚加入天友的重庆大学博士张凤,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建团队,攻克益生菌技术难关。
摆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国内乳制品行业80%以上的企业依赖进口益生菌,天友是100%依赖。
“不仅要承受外商抬价,更让人担心的是关键时刻可能断供。”张凤介绍,作为全国液态奶前6强企业,天友深切体会到,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
一场围绕菌种的攻坚战役,就此打响。
天友先后斥资5000万元购买离心机、冻干机、微生物鉴定仪等设备,并引进30余名硕博人才。
科研团队首先面临的是“无米之炊”的困境——既然要自主研发,首先要有菌种资源。团队前往国内益生菌研究领先的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取经”,回来后立即着手打造益生菌实验室。同时,一支支采样小队被派往全国各地,开启了一场沙里淘金般的寻菌之旅。
在川西高原海拔3500米的夏季牧场,技术员郭前婉和李婉竹不顾剧烈的高原反应,挨家走访牧民,采集珍贵的牦牛酸奶样本。“头晕、呕吐、失眠,还有强烈的紫外线。”郭前婉回忆,“但为了找到优质菌种,一切都值得。”
在江津的乡村,研究人员走进多名百岁老人家中,从传承数代的泡菜、豆豉、剁椒中寻找可能存在的优质菌株。“老人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倾囊相授。”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承载着传统智慧的发酵食品,成为天友菌种资源库菌种的重要来源。
能闯过胃酸、胆盐两道“生死关”
一株双歧杆菌“脱颖而出”
实验室里的挑战同样艰巨。每个样本往往包含两三百种细菌,研究人员需耗时数月进行分离、提纯与鉴定。
“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一株菌的鉴定。”张凤介绍,“从成百上千株菌种中反复提纯、基因测序,筛选出真正有效的那一株,无异于大海捞针,更不用说许多菌株在分离过程中就已失去活性。”
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菌株必须闯过胃酸、胆盐两道“生死关”,才能成功抵达肠道发挥作用。通过无数次试验,团队终于发现一株表现出优异肠道调节功能的动物双歧杆菌,并将其命名为“TY-S01”。
这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步,天友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任发政院士团队,开展系统的人群试验,最终科学验证了TY-S01在调节肠道和血脂方面的显著功效。
随着菌株功能的确认,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
天友计划推出首款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却缺乏自有生产线。张凤立即与技术中心副主任蒋源渊、研究员唐甜组成“三人攻坚小组”。他们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成都一家符合高标准质量要求的企业作为代工厂。
此后,研发团队频繁往返成渝两地,进行配方的反复调试。由于益生元等膳食纤维原料本身便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团队成员在品尝调试过程中,常常在午后集体“跑厕所”,这段经历被他们笑称为“甜蜜的负担”。
完成口感调试后,团队在公司内部发放了200多份样品进行测试,反馈结果令人振奋:回收的150多份问卷中,超过70%的同事表示体感很好。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位试用客户在减脂和血脂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从此成为该产品的忠实用户。
为了“让中国家庭喝得更好”
自研出26株益生菌
2022年,天友首款益生菌固体饮料“K油君”成功上市。这款专为爱吃麻辣火锅的“重庆胃”量身定制的产品,一经推出,复购率便超过80%,成为天友从“跟随型创新”向“领先型创新”转变的标志性产品。
这一突破背后,是持续而坚定的研发投入。近五年来,天友累计研发投入达1.49亿元,共申报专利251项,其中发明专利130项;已授权专利161项,内含发明专利58项,构建起扎实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技术根基不断夯实。目前,天友已建成拥有超过2000株的菌种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并成功选育出26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其核心菌种“动物双歧杆菌TY-S01”经实验证实,具备调理肠道、增强免疫力、解酒护肝、控制体重等多重功能。
依托这些自研菌种,天友已开发出13款应用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差异化赛道,成果转化产值已接近1.4亿元。
“我们不做昙花一现的猎奇产品,目标是开发适合重庆人长期饮用的乳制品。”张凤表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天友每年开发约40款新产品,仅今年就已推出具有鲜明重庆辨识度的酸奶等新品30余款。
产品矩阵也在持续丰富。除液态奶优势板块外,天友正积极拓展冰淇淋、奶酪、成人奶粉等固态奶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
市场表现印证了战略方向的正确。目前,天友低温鲜奶在重庆市场占有率超过60%,持续领跑;旗下百特品牌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并先后荣获国际蒙特奖、国际顶级美味大奖等多项殊荣。
从昔日的受制于人到今天的自主研发、引领创新,天友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不仅守护了“重庆胃”,更朝着“让中国家庭喝得更好”的品牌愿景稳步迈进。
天友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太明说,未来将持续擦亮百年“天友”金字招牌,立足川渝、辐射西南、放眼全国,力争三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