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渝商大会凝聚共建现代化新重庆的智慧和力量-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11/04 07:58:39
来源:重庆日报

全球渝商大会凝聚共建现代化新重庆的智慧和力量

字体:

  11月3日,全球渝商大会在重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政商菁英、行业翘楚齐聚山城,共叙渝商情谊,共谋发展大计。

  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赛力斯集团、重庆华峰、国机集团、惠科股份、德国川渝总商会、四川省重庆商会等单位代表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展现了渝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与会嘉宾还围绕深化渝港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协同、扩大对外开放等议题,分享了发展经验,擘画了合作蓝图,凝聚了全球渝商共建现代化新重庆的强大共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注入了强劲动力。

  苏清栋:

  香港将发挥“超级联络人”优势

  助力重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会上,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苏清栋高度评价重庆企业家精神。他指出,重庆企业家秉承“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精神,创造了摩托车出海、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等辉煌成绩,笔记本电脑产量稳居全球第一,汽车整车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重信重义的渝商精神。

  这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使重庆成为香港企业家深耕内陆、链接全球的战略支点。2024年渝港贸易额突破575亿元人民币,在西部12省区市中位列第一,重庆在港上市企业达19家。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也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香港企业家开辟内陆市场的新蓝海。

  立足良好的合作基础,苏清栋代表联谊会提出深化产业协同的倡议。他表示,香港2025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国际贸易自由度居世界首位。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香港特区政府已协助超1300家海外及内地企业在港拓展业务,带来超1600亿港元外来直接投资。联谊会将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优势,助力重庆企业拓展海外融资与海外市场,同时依托重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优势,提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赛道的合作空间。

  张兴海:

  “重庆造”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问界M9稳居50万元级豪车销冠

  会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代表重庆市工商联(市总商会)发言。他介绍,目前,全市民营经营主体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的97.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6%,吸纳城镇新增就业占比90.2%,缴纳税收占比47.8%,撑起重庆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全市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达到99.5%、91%,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占稳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重庆造”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作为这一发展成就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赛力斯将智能制造作为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建成三个超级工厂,关键工序100%自动化。企业率先应用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技术,将222个零部件集成为10个,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度全球领先。今年央视春晚上,700多辆问界M9通过智慧灯光系统组合变幻出超过100种配色和图形,充分展示了重庆汽车产业数智化水平。今年前三季度,集团营收超过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截至目前,问界M9累计交付量突破25万辆,稳居中国市场50万元级豪华车市场销冠。

  张兴海认为,当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向纵深迈进,国家战略红利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机遇加速集聚,这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更是渝商扎根故土、建功立业的新赛场。他表示,将把企业发展嵌入国家战略和重庆发展,积极融入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体系,以实际行动展现渝商作为。

  尤飞宇:

  集团发展诠释重庆工业活力

  加码投资再造一个“涪陵工业”

  会上,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飞宇总结了企业在渝发展成就。华峰集团自2010年投资重庆以来,累计投资超260亿元,建成拥有15个法人单位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园。目前产业园拥有国家单项冠军产品2个、重庆市百强企业3家,建成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单体氨纶生产车间和国内最大的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重庆华峰累计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利税近300亿元。

  这一骄人业绩的背后,是企业以技术创新锻造核心竞争力、驱动全产业链新升级的不懈努力。重庆华峰秉承创新发展理念,聚焦产业链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在突破己二腈“卡脖子”技术、打通“苯-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全产业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产业链关键技术发起攻关,建成全球首套环己烷一步氧化法制己二酸的工业化装置,打通产业链产能释放关键环节,显著增强了产业链韧性。目前已建成5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30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15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

  尤飞宇认为,华峰集团的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重庆工业的蓬勃活力,有力印证了重庆市“亲商重商”、涪陵区“服到位、零距离”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证明了华峰在渝投资的正确选择。他表示,将紧紧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指引,加码在渝投资,重点推进年产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年产45万吨高端铝板带箔项目、年产60万吨功能性高端尼龙项目和中试基地项目等,为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目标展现华峰担当。

  周开荃:

  在渝新设立仪器仪表集团

  打造央地合作典范和标杆

  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简称国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开荃以浓厚的家乡情怀开场。这位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其30年职业生涯有25年在重庆工作。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机集团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研制与服务、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三大主业,与重庆市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今年,国机集团在渝投资再次实现重大突破:在重庆新设立了国机仪器仪表集团,控股川仪股份、注入4家科研院所和1家工贸企业,并计划投资75亿元,争创国家仪器仪表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全力保障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可控,打造央地合作的典范和标杆。

  面向未来,国机集团已明确了“十五五”期间与重庆市深化合作的战略方向:一是共创“原创技术策源地”,集团将发挥30余家科研院所和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创资源,聚焦重庆“33618”现代产业体系痛点、卡点、难点和重大城市治理等战略任务,联合在渝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赋能“重庆智造”和数字重庆建设;二是共建“全球出海快车道”,集团将发挥全球350多个驻外机构等国际化优势,联合重庆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服务重庆地区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三是共筑“产业生态共同体”,以新设立的国机集团为平台载体,全链条推动高端仪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重庆,共同构建自主可控、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王智勇:

  把思乡之情化为投资之行

  把创业之志写进家乡大地

  会上,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勇以“两江潮涌 渝商‘归巢’”开场,这位地道重庆人表示将与这座城同呼吸、共成长。

  成立于2001年的惠科股份以“丰富人类的视觉享受”为愿景,深耕半导体显示领域,现已成长为集研发、制造、销售及终端应用于一体的高科技领军企业,在全球布局数十座现代化生产基地,员工近两万人,液晶面板产能稳居全球前三。

  重庆作为惠科的战略核心与创新引擎,集聚了企业最先进的生产线和最精锐的研发力量。作为“链主”企业,惠科联动上下游数百家企业聚链成群,助力重庆迈向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王智勇表示,这份成绩源于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电子信息定为“主导产业”的远见,得益于巴南区“拿地即开工”的效率,更离不开家乡人的鼎力支持,让世界看到“渝屏”璀璨。

  王智勇认为,惠科的高速成长根植于重庆“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的沃土。这里以务实政策助企业轻装上阵,从产业精准扶持到减税降费,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创新、扩产能;这里以公正法治为企业创新护航,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企业研发热情持续高涨、创新成果竞相迸发;这里以高效服务为企业提速赋能,市、区两级部门并肩作战,渝关“白名单”“渝快办”一网通办,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他表示,重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全球渝商回归的“强磁场”,也是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战略的鲜活体现,更是广大在渝企业家的共同福祉。

  王智勇表示,重信重义、自强不息是渝商骨子里的基因,崇商重企、追求卓越是新重庆最闪亮的标识。他呼吁把思乡之情化为投资之行,把创业之志写进家乡大地,惠科愿与全球渝商并肩携手,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勇立潮头、再谱华章。

  严澍:

  重庆发展未来可期潜力巨大

  以侨架“桥”为家乡引资引智

  会上,德国川渝总商会执行会长、重庆侨商领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澍分享了以侨架“桥”助力重庆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位南岸籍德国华侨曾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并受邀参加“九三阅兵”观礼。2020年,他回国投资创办重庆悦天云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全国首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在江北区、北碚区签约落地,同时和其他11个省市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他牵头创办了重庆市侨商产业园,旨在以侨架“桥”,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建设赋能民生服务方面,严澍建设运维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工保障平台——重庆市农民工工资预警监控平台。同时协助市交通执法总队建成全市出租车管理算法系统,打造重庆市公益诉讼平台等信息化政务系统,助力数字重庆建设。

  在发挥侨商资源助力经济发展方面,严澍牵头联络各国华侨华商,对接重庆经开区建立重庆市侨商产业园,旨在通过发挥侨界优势,吸引侨资侨企来渝投资。截至目前,已签约日本、新加坡等国侨商投资项目,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1家,产业园前三季度产值突破10亿元,进出口额达到5000万美元。特别是今年重点引进了一家高新技术汽车线束厂,计划年底正式投入生产,预计明年产值超过20亿元。

  在加强多方协作助力中外互通方面,严澍策划促成“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技能认证中心在重庆挂牌成立,主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技能人才培育,推动国际技能交流合作。同时,联系对接马来西亚商会中国合作总商会,于今年8月在南岸区迎龙创新港挂牌成立马中合作总商会重庆代表处。

  严澍表示,重庆发展未来可期、潜力巨大,将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发挥侨界优势,链接侨商资源,继续为家乡招商引资、招财引智、铺路搭桥。

  吕状文:

  团结在川近100万渝籍商人

  累计回渝投资超410亿元

  会上,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四川星瑞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状文,代表四川省重庆商会作了交流发言。

  商会现有会员1500余家。近年来,商会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团结带领在川近100万渝籍商人,累计回渝投资超410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吕状文深刻感受到重庆对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他认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助力重庆经济跑出“加速度”,“渝商归渝”号召让全球渝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共享重庆发展机遇。

  在锚定双圈战略、找准渝商新坐标方面,商会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以“会长引领+矩阵联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体系,织密双圈“信息网”。搭建“双向驱动+多元平台”服务体系,承办协办各类招商推介会,组织全国近700家客商赴重庆15个区县投资考察,实现招商引资117.5亿元。推动四川11个市州筹建渝籍商会,搭建川渝一体化发展平台,为在川渝商铺好归渝兴业路。

  在聚焦产业协同、激活渝商新动能方面,商会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产业“强联动”,在“补短板”“锻长板”上做文章。会长单位星瑞集团投资11.86亿元在渝多地布局养老项目,构建“产业集群”与双圈“三链”同频共振。商会积极探索“物业共持、信息共享、载体共建”模式,骨干企业联合投资45亿元打造西部运动休闲鞋服制造基地,有效推动川渝鞋服产业迈向“协同共赢”,始终做双圈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