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与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试用,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服务重庆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美丽重庆建设”大局的重要着力点,以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寻求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路径。
截至2025年9月末,重庆市生物多样性相关贷款余额已突破2200亿元人民币,占绿色贷款余额比重超过20%,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模与质效持续提升。
“种质保护+少数民族”贷款模式 实现区域多元共赢
重庆市六九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端种猪培育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获“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资质。该公司位于黔江区的武陵山区。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根据《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稿)》中“1.1.1种质资源库建设”创新“种质保护+少数民族定向支持”信贷产品。2024年10月份以来,向重庆市六九畜牧科技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700万元,支持该企业开展的地方特色生猪核心育种资源保护与开发活动,实现生态保护、民族地区发展与种业安全的多元共赢。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贷款 破解生态治理难题
山溪三美小流域位于綦江区中西部,该区域优质水生态产品、水土保持功能、水景观文化等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但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可量化的“有价资产”,是传统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对此,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农业发展银行重庆市分行根据《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稿)》中“2.1.6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为载体,推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贷款产品,提供总授信2.1亿元的专项支持方案,投放1亿元支持綦江区山溪三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构建“治理—转化—再投入”的生态治理良性循环机制注入了政策性金融动能,为破解生态治理投入大、见效慢、可持续弱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自然保护+生态文旅”绿色债券 推动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
金佛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文化遗产、5A级景区,山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生物基因库”。近年来,随着金佛山景区文旅业快速发展,景区为提升保护性运营能力,亟需大量资金。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指导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为金佛山景区量身发行10亿元绿色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符合《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稿)》中“2.1.1天然林公益林保护修复”。该债券资金专项用于景区内包括“活化石”银杉、光叶珙桐等在内的近6000种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并通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生态旅游升级与当地居民就业增收,探索出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此外,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还积极推动辖区金融机构支持矿山生态修复、种质资源库建设、森林公园保护性运营等项目,持续拓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广度和深度。
人行重庆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试用工作,不断强化政策激励和窗口指导,鼓励辖区金融机构立足重庆生态本底,深化产品与服务创新,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向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领域,为绘就“美丽重庆”新画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坚实的金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