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

在8D魔幻山城重庆,一碗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是当地人日常不可或缺的美味。

洗菜、烧水、打作料……锅灶升腾起第一缕热气,重庆的一天,从一碗重庆小面开始。
“干溜”“提黄”“加青”“重辣”,面的软糯、菜的韧脆、汤汁的麻鲜,这一口下去就是重庆小面麻辣鲜香的本质。
一碗重庆小面,麻辣鲜香。
有人说,火锅是重庆的性格,张扬热烈。
而重庆小面,才是重庆的灵魂,
深藏烟火,直抵人心。

火锅是性格,小面才是灵魂
都说重庆人的性格像火锅:辣得张扬,烫得热烈。可真正懂这座城的人知道——小面,才是重庆的烟火灵魂。
不喧哗,不铺张,一碗素面,十几种料,蹲在路边都能吃得热泪盈眶。

从唐代杜甫笔下的《槐叶冷淘》,到明清三峡地区易存放的“夔面”,再到挑担叫卖的“担担面”走街串巷,重庆人对面的执念,早就刻在DNA里了。
名字越简单,味道越不凡。
如今,重庆有超过8万家小面店,日均销量突破1000万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近2700万游客涌入山城,几乎人人打卡:“来都来了,不吃碗小面?白来!”
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坐下面馆的矮板凳,老板一声“面来咯!”那股热辣的香气扑面而来,你就成了这座城的一部分。
灵魂不在面,在作料
重庆小面的原料颇为简单。碱面劲道弹牙,但真正的重头戏——是那一碗藏着“江湖”的作料,才是一绝。

一碗正宗重庆小面,作料多达十余种,盐、酱油、油辣子、海椒、花椒面、猪油、葱花、姜蒜水、榨菜、芽菜、花生碎、芝麻……缺一不可。
每一家小面馆都有自己的“祖传秘方”,甚至连加料顺序、油温几成热、辣椒烘干程度都是影响最终风味的关键。
有人说:“我从小吃到大的那家店,就是全世界最正宗的小面。”这话不是玄学,是重庆人的信仰。
藤藤菜与豌豆颠儿带来季节仪式感
对于重庆人来说,吃小面不吃“青”,就像涮火锅不涮毛肚!这里的“青”,不是点缀,而是灵魂伴侣。
夏天吃藤藤菜,也就是空心菜,杆子中空,吸饱汤汁,咬下去“咔嚓”一声,脆嫩爽口,麻辣汤汁在口中爆开,这一口就是重庆小面麻辣鲜香的本质,一口入魂。

冬天必点豌豆颠儿,只要嫩尖,带着清甜豆香,与浓烈的麻辣形成绝妙平衡。要是豌豆颠儿老了嚼不动?那简直是“惨绝人寰”的重庆小面体验。
若是二者皆无,莴笋叶、油麦菜、莲花白、瓢儿白等也可以替补上阵,但绿色,是重庆小面的底线——一碗面,要有“生”的气息,才够完整。
小面PLUS:浇头江湖,百花齐放
小面本是素面,但加了不同的浇头,便成了“升级版”小面,江湖门派林立。
如杂酱、肥肠、牛肉、鸡杂等,胃口大加上双倍料,甚至“全家福”混合浇头,豪华PLUS。

最经典的还得是豌杂面,肥瘦相间的猪肉炒成杂酱,搭配软烂入味的黄豌豆,干溜或带汤皆可,搅拌时香气四溢,美哉。
把“重庆味道”装进包装,走向全世界
那么,离开重庆,还能吃到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吗?这份美味,如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答案是把“烟火气”装进包装里,做一碗可以带走的“重庆味道”。


2016年,《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地方标准出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规范。2020年起,重庆大渡口区打造重庆小面产业园,建成全市第一条预包装小面生产线。截至目前,园区聚集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培育“馨田”“辣来主义”“金牌干溜”等49个独立品牌,“渝面侠”入选国家“千城百企”首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名单。


如今,这份“热辣滚烫”的味道,正通过一包包预包装重庆小面,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重庆小面速食产品销量年年攀升。只需十分钟,加水一煮,作料一拌,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就在你面前。

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
重庆小面区域公用品牌全国行活动
首站走进成都宽窄巷子
用一碗热辣滚烫的小面
点燃川渝烟火情


10月31日至11月2日
重庆小面区域公用品牌全国行活动
北上哈尔滨
上演一场“热辣与冰雪”的味觉碰撞


重头戏还在后头——
11月14日
“重庆小面·面行天下”
2025重庆小面推广消费季
暨第五届重庆小面文化节即将热辣启幕
同步还将举行
重庆小面“义渡金手指”展示交流活动
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大会
重庆小面文化探究作家媒体行活动等
重庆小面试吃
嗦面争霸赛
……
等你来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