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筑牢“舌尖防线”?重庆市南渝中学校这场“局长与中学生的食安对话”有答案-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4 17:27:44
来源:重庆市南渝中学校

如何筑牢“舌尖防线”?重庆市南渝中学校这场“局长与中学生的食安对话”有答案

字体:

  如何避坑校园周边“三无”小食品?SC编号和生产日期具体怎么看才靠谱?……11月13日,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内,一场以“筑牢舌尖防线:局长与中学生的食安对话”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热闹开场。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千余名师生参与,通过“食品安全新闻会客厅”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倡议发起等形式,聚焦食品安全现实问题,旨在助力青少年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意识,掌握实用的食品安全辨别技能。

  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斌作《关注食品安全 共创美好校园》分享。

  打造“食安新闻会客厅”

  深度解码“校园食安”如何行

  在“食品安全新闻会客厅”环节,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斌以《关注食品安全 共创美好校园》为题,从宏观视角深入剖析了“美食”与“安全”的辩证关系。他结合全国及本地的鲜活案例,权威解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并为同学们划出重点,面对食品要练就“火眼金睛”,学会辨别;网购食品须仔细查验,认真鉴定;对于保健食品,则必须认清其不能代替药物的本质,切勿盲目听信宣传,为师生们“舌尖上的保障”指明了方向。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青南学堂专题讲师杨亚明作科普分享。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青南学堂专题讲师杨亚明则结合基层执法案例,拆解日常食品安全“避坑技巧”。他提到,川渝地区盛行的麻辣口味虽受欢迎,但部分校园周边“三无”小食品靠辣椒精、糖精钠等添加剂打造刺激口感,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肥胖症等问题。他现场还传授“两证核查法”“SC编号识别法”,帮助同学们快速避开80%以上的食品安全风险。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副校长唐晓玲(左一)为两位嘉宾颁发聘书。

  互动问答拆解“食安困惑”

  “食品安全无小事”深入人心

  “为什么学校食堂的就餐安全更有保障?”“如在外就餐时,吃到异物怎么办?”“怎么在解决嘴馋的前提下,保证身体健康?”……互动问答环节成为全场焦点,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小记者社团教师陈潭静组织同学们围绕校园周边小吃店安全、添加剂危害等问题接连发问,魏斌与杨亚明结合区域监管案例和执法经验,逐一正面回应,既用专业数据解答疑惑,又以通俗语言给出实用建议,让学生在深度互动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初2027届学生文泓清作为学生代表提问。

  针对同学们关心的“自控力差、爱吃麻辣零食”的难题,杨亚明建议,优先选择学校食堂或家里自制食物,用坚果、鲜果替代网红零食,同时可与同学互相监督,守护成长关键期的健康。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小记者社团教师陈潭静(左一)主持互动环节,重庆市沙坪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斌耐心解答学生提问。

  立足监管角度,魏斌则在回应中强调食品选购需关注标签标识,优先选择有机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

 发起食品安全行动倡议

  致力“筑牢舌尖防线”

  活动最后,魏斌和杨亚明发起食品安全行动倡议,呼吁同学们都成为食品安全的践行者与传播者,筑牢每一道“舌尖防线”。

  “此次讲座,让我深刻意识到食品安全近在身边。”参与活动的校园小记者石晓涵坦言,自己爱吃麻辣零食和甜食,却忽略了背后的健康隐患。通过讲座,自己了解了食品添加剂的影响,表示以后会更加关注健康饮食。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团委副书记邬友玲主持活动。

  重庆市南渝中学校团委副书记邬友玲表示,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并将其融入日常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家校社共育之中,助力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食品安全意识。未来,将通过常态化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共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