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举办-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11/24 16:24:00
来源:巴蜀小学

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举办

字体:

  11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从理念到行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的学校样本”举行。

  论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应用导向、治理为基”为实践路径,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课程教学、教育评价、学校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全方位呈现基层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从理念到行动”的价值追求与真实做法,旨在分享“看得见、用得上、可复制”的中小学数字化实践方案。

  大会现场。

  国家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邓沁泉致辞。

  国家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邓沁泉指出,本次论坛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也是重庆践行“教育强国”目标的具体行动。重庆紧跟国家战略,将教育数字化与“数字重庆”建设同频共振,推动数字技术与基础教育全链条深度融合。他介绍了重庆在构建“135E”数字教育体系、建设“重庆云课堂”、实现“零跑动入学”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强调基层学校实践是教育数字化的生命力,需坚持“应用导向”,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师生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教育生态。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抓手与教育发展新突破口。他强调数字化从四维度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共享、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评价科学化与管理智能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同时,教育数字化需兼顾技术应用与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助力学生全面且个性化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黄政启动了“AI会议伙伴·智能助理”,让与会者亲身体验互动共创、人机协同的全新参会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作报告。

  在“专家论道”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在《构建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体系》报告中,系统论述了三大核心观点:一是坚持自立自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二是突出应用导向,主张教育应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是强化健康有序,确保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建设。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张华作报告。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张华则聚焦于《AI赋能的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回顾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强调本轮改革以素养为核心,旨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通过大观念课程和学科实践培养核心素养。他认为,教育应超越应试,转向用学科做事,倡导任务中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创中学,以应对AI时代的新挑战。

  作为论坛学校样本,巴蜀中小学立足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中小学贯通式培养中凝练的“一体化设计、个性化实施”的经验,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系统推进贯通式培养,为学生打造全程化、个性化成长支持体系。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介绍学校智慧校园体系。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巴蜀实践探索》为题,介绍学校以“数智巴蜀”为愿景,构建了“蜀宝AI智能体”为核心的智慧校园体系,实现“教、学、评、研、管”全流程一体化。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与管理闭环,推动课堂从“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实现人机协同。依托“巴蜀云校”平台,学校将优质课程实时输送至全国170所合作学校,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马宏作主题报告。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马宏则作了《技术为桥 成长为核:数字化驱动学科育人内涵突破的巴蜀方案》的主题报告。她生动阐述了学校如何坚守“做的哲学”,以“积极拥抱和审慎推进”为核心原则,通过“思想筑基”与“实践破局”,构建“精准教、自主学、师生智三元协同创”的育人新范式。报告中,由AI生成的“巴蜀数字人”小巴和小蜀作为“第46号学生”惊艳亮相,直观展现了未来个性化学伴的无限可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圆桌对话。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传统学校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向未来学校转型?技术又如何真正为“育人”服务?圆桌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重庆市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邵开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顾小清,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副总裁、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魏振水,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校党总支书记肖力,围绕“多元协同助力教育数字化的学校创新实践”展开深度对话。各方从“巴蜀方案”出发,共同探索形成区域乃至全国推广的协同机制与实践策略。

  与会者现场沉浸式体验巴蜀“AI智能学伴”

  活动现场,巴蜀小学家长代表鲍秋吉畅谈自己对“AI智能学伴”期待。同时,由“柔性AI智能体共创平台”精心打造的互动体验区更是人头攒动,精彩纷呈。与会嘉宾通过沉浸式互动,感受巴蜀人工智能在数字课堂、智能评价和协同教研等方面的多元应用,为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带来即学即用的灵感启发与全新视野,充分彰显了AI赋能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前景。

  本次分论坛以真实的学校样本、扎实的实践路径与深度的多方对话,清晰勾勒出基础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数字化推进路径,为全国中小学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具有代表性的“巴蜀智慧”。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