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綦江流域重庆段迎来超历史水位。在群山环绕的河谷中,水位以可见的速度上涨。建于1940年的五岔水文站距离綦江汇入长江的入河口约40公里,是綦江流域的控制站、国家一级水文站和中央报汛站。新华网 向进 摄 王龙博 文
6月22日,綦江流域重庆段迎来超历史水位。在群山环绕的河谷中,水位以可见的速度上涨。建于1940年的五岔水文站距离綦江汇入长江的入河口约40公里,是綦江流域的控制站、国家一级水文站和中央报汛站。新华网 向进 摄 王龙博 文
今年10月,刘劲梅就正式退休了。1985年,年轻的刘劲梅第一次来到五岔水文站,在这里一待就是半辈子。观测水位、测流量、测含沙量,是刘劲梅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工作。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接到上游持续强降雨的通报后,作为站长的刘劲梅马上组织同事检查站内设备。测量浮标是采集江河实时流量的重要工具,在经过反复调试后,刘劲梅即将和同事们开始一天内高频次的观测工作。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綦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桐梓,流经重庆綦江、江津后汇入长江。历史上,綦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雨洪关系密切,洪水过程直接受暴雨特性影响,陡涨急落。新华网 向进 摄 王龙博 文
浮标在绞绳的作用下一次次沉入水中,传回实时的水位、流速等数据。刘劲梅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上报,为沿线各级政府研判处置洪水提供决策参考。操作着绞绳的刘劲梅,像是一位“船长”,更像是一名“哨兵”。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水位急速变化的时候,刘劲梅需要不间断的观测、发报,不时还得下到河道边上,观察周边山体、漂浮物,甚至用电安全情况等。水位何时退到警戒水位以下,水文站的值守人员何时才能松一口气。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水文数据事关沿线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及时准确,这也让刘劲梅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每一项数据、每一次上报,她都坚持反复核实,确保无误。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刘劲梅说,水文站大多远离城市,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但为了准确判断出洪峰时间和水位,为防洪决策赢得时间,就需要有人做这样的坚守。越是汛期,就越显得这些平凡工作的重要。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
三个多月后,刘劲梅将正式离开五岔水文站,走出这片大山。她说以后肯定会经常想起眼前的这条綦江河,和那些在雨中的日子。新华网 彭博 摄 王龙博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