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重庆:阔步旅游业发展“升级”之路

" 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匙。 "

阅读全文
作者:邵以南

渝中半岛。新华网发(重庆市旅发委供图)

    新华网重庆5月23日电(邵以南)“好戏还在后头。”

    5月16日,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提出“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重庆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就在当天,重庆集中签约了一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35个项目涉及29个区县,总计金额2357亿元,其中投资金额100亿元及以上的有8个。

    这距离重庆上一次在2017年11月14日针对旅游产业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仅仅过去半年。

    “那时候人们普遍在讨论这些项目何时能够兑现,但很快又来了一波,且力度丝毫不减。”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认为,宏观政策环境往往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重庆将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新增长点,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目标坚定、思路清晰。

    投资保持强劲增势,是重庆近年旅游业发展的鲜明特征。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市旅游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在2017年达到1800亿元。

    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抓住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品牌,真正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

    事实上,对于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的要求,从近两次集中签约的具体项目中,就能够找到清晰印证。

    比如,渝北区“巴渝乡愁”农旅项目,将建设乡愁农庄、乡愁渝村、乡愁山林、乡愁水岸、乡愁田园等板块,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恒大国际温泉健康小镇项目,在北碚区打造温泉主题休闲养生度假产品;涪陵区北山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计划通过挖掘涪陵区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打造成以地域文化为核心、文化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度假区……

龚滩古镇一角。新华网发(酉阳县旅游局供图)

    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投资、推进项目落地,靠项目盘活旅游资源、打造品牌景区,依托品牌景区引领全域化发展,进而推动旅游品质全面升级。

    沿着这条思路,这些年重庆旅游业渐入佳境。

    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商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最热门的50个旅游城市排行榜,重庆排名第一;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2017年10月发布城市旅游影响数据显示,重庆位列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榜首;

    携程《2017年重庆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重庆接待入境游客量、接待国内游客量、本地游客量等多项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重庆接待游客5.4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25.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8.3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9.4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5.5%,超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度稳步提升,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对服务业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全域旅游必然依托于精品景区,没有景区作为目标吸引物,构不成游客的消费冲动。当然,又不限于景区,要上升到区域层面看旅游,构建区域综合目的地。”蒲勇健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重庆成功打造出南川金佛山、酉阳桃花源、万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云阳龙缸等一批精品景区;创建命名市级旅游度假区15个,其中仙女山度假区获批全国首批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南川金佛山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加上大足石刻、南方(武隆)喀斯特,全市的“世界遗产”达到3个。

    截至目前,重庆市A级景区224个,比2012年净增94个,5A级景区由3个增加到8个。全市旅行社达到622家,比2012年净增144家;出境游旅行社95家,新增62家。全市星级饭到21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8家。建成温泉旅游景区36个,获“中国温泉之都”和“世界温泉之都”称号。五星级及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内河邮轮达到27艘。

    按照计划,到2020年,重庆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将达到120条,全域旅游示范区线力争超过10个,4A级及以上标准景区达到120个。“十三五”期间,重庆将建成国家级、市级标准旅游度假区30家以上,新增五星级标准游轮总数达到30艘,建成运营温泉旅游景区60家,星期饭店总量突破250家。

长江三峡邮轮旅游线路是我国最早向全球推介的两条国际黄金旅游线路之一。新华网发(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供图)

    做强“大都市”特色旅游目的地、做优“大三峡”黄金旅游目的地、做靓“大武陵”精品旅游目的地。围绕三大特色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构建从市级到区县、乡镇、村四级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全域旅游视角下,重庆旅游业的区域发展布局愈加清晰。

    形成东西贯通、两侧延伸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格局,邮轮,是最重要的串联工具。

    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监事长、重庆水路运输行业协会会长蒋宗金日前告诉新华网,重庆正在打造一支长江三峡游的精品邮轮舰队。

    长江三峡邮轮旅游线路是我国最早向全球推介的两条国际黄金旅游线路之一。

    目前,长江上已有黄金系列邮轮7艘、世纪系列邮轮2艘、总统系列邮轮2艘、长江海外邮轮1艘,共12艘130米以上的超大型豪华邮轮投入运营。长江邮轮已经成为三峡旅游最休闲、最舒适的度假旅游选择。

    在旅游线路方面,目前的长江三峡豪华邮轮主要以短线精品线路为主,即重庆-宜昌(3-4天)。在此基础上,还有重庆至武汉(5-6天)、上海(9-10天)等复合中长线路。

    2017年,长江邮轮总接待量为56万人。其中,长江豪华邮轮的平均载客量为75%,黄金邮轮的平均载客率为82%。

    蒋宗金认为,考虑到三峡旅游持续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市场热度,开发长江游轮旅游新产品、新线路变得很有必要。

    “一方面,持续优化重庆至宜昌的长江邮轮旅游精品线路产品,重点包装这一世界内河邮轮精品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也要思考重庆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长江全域邮轮产品。”

    长江邮轮还将着力开发重庆至三峡大坝沿线的短线邮轮旅游产品;开发邮轮的一线游与长江沿线的一体游、深度游、环湖游产品;开发长江内河邮轮与海洋邮轮相互合作的江海联程邮轮旅游产品;开发长江邮轮与各旅游区贯通的旅游新产品。

    好线路还需好景点支撑。按照大项目大投入的要求,重庆将推进三峡港湾、万州潭獐峡、天坑地缝、巫溪红池坝、云阳龙缸等两侧景区建设及旅游资源开发,拓展旅游腹地。加快完善一体化协调机制,着力推进奉节-巫山-巫溪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吸引力的一体化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和旅游环境。

万盛奥陶纪玻璃廊桥。新华网发(万盛经开区供图)

    4月28日,重庆市南川区举行“金佛山上,杜鹃花开”研学旅游首发仪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推出“红色、蓝色、绿色”三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包括金佛山科学营地、昆虫博物园、古杜鹃公园、喀斯特展示中心、古佛洞等15个研学旅游目的地。

    “随着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研学旅游即将迎来爆发期,市场价值或超过千亿,成旅游领域新的蓝海和发力点。”有业者认为。

    “旅游+教育”,是南川全域旅游实践中催生的新业态。

    “把景区连成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当地以核心景区:世界自然遗产金佛山为依托,串联起“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荷兰花卉园科普教育基地、“十二金钗”四季研学基地、山王坪公园研学旅游基地等,意图全面打造重庆研学旅游目的地。

    在重庆市旅游发展顾问罗兹伯的观察中,基于“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重庆对标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正在实现旅游业从相对传统而封闭的“自循环”,向更为开放的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教育、体育等融合发展“旅游+”转变。

    重庆“网红”景点洪崖洞,就是一个典型的“旅游+”项目,当年有11家企业参与竞标,大多是房地产企业。小天鹅集团凭借巴渝文化挖掘、商业管理、地产开发并重的理念,获得招标方认可,拿下该项目。为完美呈现具有巴渝特色的吊脚楼风貌,设计方案做了近万次修改,最终打造出“全国网红”,540户商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

    万盛透过探索“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也取得良好效果。当地近年先后举办了“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中国·重庆万盛青山湖国际跑步节”“凉风国际塘钓积分赛”“拳力联盟·WBO职业拳击系列赛”“全国徒步大会重庆万盛站”等具有国际影响力、高水平的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并借机推出了体育旅游六大精品类型、14条精品线路。

洪崖洞。新华网发(郑浩摄)

    “是一件好事,如果人都不来,还谈什么旅游发展?”

    如何看待今年五一假期“网红重庆”一战成名,成为近来业者和当地媒体互动时,绕不开的话题。

    1700多万人次的游客“大考”,亦测试出重庆旅游发展中的阶段特征:一方面,产品丰富、业态多样、规模壮大、要素健全;另一方面,尚存在发展不平衡、有效供给不充分、城市功能不完善、市场秩序有待提高等问题。

    “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重庆拥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着力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势在必为、大有可为。”

    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告诉新华网,重庆旅游发展的“痛点”,其实也是国内许多旅游城市的共同短板。扎实推进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是一把“金钥匙”,基于这条发展路径,构建现代旅游体系,未来要从八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发展理念的突破。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从景点向综合目的地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建设管理向全域建设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转变。

    体制机制的突破。过去单一部门、单个景区唱“独角戏”的模式,已不再适宜全景式规划、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新需求。

    “因此,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包括建立“1+3+N”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整合物价、商务、工商、环保、交通、质检等多部门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秦定波说。

    “旅游+”的突破。旅游业具有“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的拉动力、融合力和集成作用,因此全域旅游更多要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构建“旅游+交通、体育、卫生、生态、科技、工业、农业”等融合发展,提升综合价值。

    投融资的突破。站在全域旅游的视角,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国企混改,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支持社会资本以PPP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支持旅游企业融资等。

    公共服务的突破。从基础设施配套、旅游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形成高质量旅游体验。

    以旅游产品的突破。实现旅游的有效供给。

    以品牌的突破。提升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以市场的突破。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根据重庆市旅发委提出的2018年年度及未来5年目标,今年,重庆将力争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到2022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达68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旅游业成为全市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完)

菜单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