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交通和政策的变化,这几年来,成都和重庆两座城的边界,在川渝人心中越来越模糊,“就像一家人,不分彼此。”
虽然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区域,可荣昌最近忙乎的有不少都是西边的事。与荣昌接壤的四川内江市就是荣昌“结对子”的对象之一。
生猪养殖统计、生猪价格趋势、生猪产品生产趋势、养殖户和屠宰场数量……在国家生猪大数据四川(内江)分中心应用平台,这些数据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就像是一家证券交易所。该中心也是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在荣昌国家高新区以外设立的首个分中心应用平台。
“根据规划,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将在全国建立五个分中心,四川(内江)分中心是荣昌和内江两地务实合作结出的硕果。”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荣昌与内江签订的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共同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只脚“走出去”,另一只脚“引进来”。
去年9月,由四川绿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0亿元建设的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项目在荣昌国家高新区开工建设,投产后将满足成渝地区一半的集成电路需求,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打动企业负责人的是荣昌贴近市场、便于出口的优势。“近年来,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重庆已成全球最大笔电生产基地,入园企业可就近开拓广阔市场。”他算了一笔账,电子电路板体积小、单价高,通过中欧班列(重庆)出口,在运输价格、时间等方面与沿海并无差别,但人工、土地等要素成本却远低于沿海地区。
思路一变天地宽。过去“不东不西”的短板,变成如今“左右逢源”的优势,也让荣昌找到了发展的新定位。
近年来,成渝一体化步伐持续加快,助推荣昌从“产业塌陷区”崛起为投资热土。2016年荣昌签约投资项目270个,合同金额310亿元;2019年签约投资项目345个,合同金额1269亿元。
“荣昌是重庆地理位置的‘西大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大门打开,把门坎削掉,让地理边沿变成开放前沿。”曹清尧在此前公开报道中表示。
在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透过一块块屏幕,生猪养殖统计、生猪价格趋势、生猪产品生产趋势、养殖户和屠宰场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新华网发(资料图 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