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国庆访谈嘉宾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
精神疾病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有哪些方面?
比如这段时间父母生病了,孩子要考试了,或者工作压力特别大,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释放,或者是没有找到出口疏导,那么就变成生理上问题了,久而久之会真正成为躯体疾病,比如应激性溃疡,包括糖尿病,这个应激来了血糖就会升高。一个是引起躯体疾病,一个是加重躯体疾病。
-
心理疾病的治疗过程
如果是一般的问题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是焦虑疑虑我们可以在门诊给予一定的服药治疗,如果很严重那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现在年轻人到我们医院就是20多天就出院了,最关键的就是这三种情况都需要持续康复,都要做心理疏导,做正规的心理治疗。重型的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所以定期门诊是非常重要的。
-
如何帮助患者更早回到社会?
精神疾病从发病到就诊经历时间很长,有一个统计,抑郁症发病的时候,平均耽误的治疗时间大概在七年左右。重症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大概在两年左右。治疗过程当中医生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一个比较优化的方案,然后就是回归社会。很多家长因为被一些信息误导,说精神病药是激素,吃完了会有副作用,去信一些所谓的偏方,这些在临床当中有比较惨痛的教训。
-
在重庆市心理问题导致的疾病占新生疾病比例是多少?
在这方面重庆没有做流行病学调查,但总的说来在普通综合性医院调查当中,所有综合性医院去看门诊的病人大概有60%左右都有心理问题,单纯的只是躯体上问题的大概不到1/3。本身大脑的一些肿瘤就可能会导致垂体肾上腺素的问题,还有甲状腺功能,还有一些胰岛素分泌也会导致情绪上的变化,另外疾病会导致情绪障碍,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去识别情绪,可能会逐步发展成抑郁障碍。

-
主持人: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无法适应,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心理卫生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和谐安定都具有重大影响,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心理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期《新华名医谈》邀请到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重庆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长蒋国庆先生,就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相关问题与网友探讨。
蒋国庆: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
主持人:现在健康理念变了,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也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心理"透支",进入"心理亚健康"状态。然而,很多人并不把心理问题当回事,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比较模糊。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识别心理疾病?
蒋国庆:以前我们说健康就是指身体有没有问题,实际上心理的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
主持人:以前我们说去心理门诊看病,大家都觉得我们没病,为什么去看心理病,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长期处于反应迟钝、抑郁、强迫、焦虑、敏感、自卑、烦躁等常见亚健康状态,将产生哪些影响?我们该怎样更好地调节?
蒋国庆:其实你刚才谈到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会面临到的问题,比如最近我情绪不好,爱冒火,高兴不起来,不愿意做事情,感到全身乏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因素,另一方面是我们当事人对问题的看法,如果他认为这个事情没什么,就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那他就能很乐意去面对,结果也就不一样。如果消极对待再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出现严重状态,比如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这些就是心理障碍,然后逐步发展成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甚至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现在人们对情绪问题,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不太善于表达,经常在临床上问到“最近你心情怎么样?“我心情很好”。那你平时喜欢干什么,比如喜欢运动,喜欢打毛衣,但是最近不想打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只要有一个新样式我都会去学,那现在对新样式没兴趣了。其实这两种症状都是情绪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会倾诉说身体有问题,我头疼,我睡眠不好,我胃疼等等。这种心理问题很多都表现在生理上,与吃喝拉撒都是有关系的,比如健康的人有比较好的胃口,吃饭是香的,情绪不好的人吃饭食之无味,正常人没有焦虑情绪时睡觉很香,还有就是解便,比如胃肠道的蠕动都与心理看似无关,实际上都是相关的。
-
主持人:也就是说很多所谓心理上的焦虑,是很容易被人忽视,觉得无所谓,过一阵可能就好了。我们怎么样来界别到了什么样的状态应该去医院呢?
蒋国庆: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情况,看一个人他是不是有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横断面看,他和其他人之间有没有区别,比如我今天来到演播室,我穿的民族服装或与我身份不相符合,大家一看奇装异服,或者说话的时候找不到天南地北;另外一个就是前后对照,以前这个人的表现和现在的表现,这个人怎么变了一个人似的;第三方面就是看这个人可能变了,但是他的工作能力与年龄相称,比如60岁以后很多人有退休综合症,比如他还要去上班,他如何安排自己晚年的生活,如何照顾自己家人这样一些问题。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就是学习,而不是每天想着我要去做生意。就是从与他年龄相称的情况来判断。但是大部分起初先是小问题,不太受重视的问题,然后逐步发展到心理障碍,最后发展到严重的心理疾病。
-
主持人:目前在新生疾病中,包括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都与心理有关系,现在重庆市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疾病占新生疾病的比例是多少?
蒋国庆:在这方面重庆没有做流行病学调查,但总的说来在普通综合性医院调查当中,所有综合性医院去看门诊的病人大概有60%左右都有心理问题,单纯的只是躯体上问题的大概不到1/3。本身大脑的一些肿瘤就可能会导致垂体肾上腺素的问题,还有甲状腺功能,还有一些胰岛素分泌也会导致情绪上的变化,另外疾病会导致情绪障碍,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去识别这个情绪,可能会逐步发展成抑郁障碍。另外在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或者是其他治疗技术带来的一些副反应,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我承受不住化疗的痛苦,与其这样我不如去死了。这时候要鉴别不化疗他会怎么样,如果不化疗他所有情绪好转,那如果即使不化疗,他还是觉得活着没意思,那前面一个不化疗他就觉得没什么,那就是一个副反应。前几天重庆市癌症心理协会成立了,对广大肿瘤患者是一个福音,这个治疗是一个团队式的,治疗患者的家属,因为生病以后所有人都围着病人,家属也有情绪焦虑。第一个是亲人生病了,第二个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有自己工作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他们心理问题。以往我们只关注患者,而不关注身边的人,那这样治疗效果就差很多。如果我们把身边的人,包括他最亲近的人都进行干预,大家明白这个疾病的愈后和治疗,还有患者所有治疗带来的情绪反应,这样去照料他就好得多。而不会说我对你这么好了,你还要对我发脾气,他实际上是对自身发脾气,一个宣泄过程,我们不太理解这个过程,那就会觉得我对你这么好了,你还要怎么样。那最后不管了,家人之间的亲情都会被误解,这个对治疗也没有帮助。
-
主持人:就是说会对癌症患者的家属进行一个疏导作用。
蒋国庆:对。
-
主持人:有人认为人的发展,其核心是心理的发展。只有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让心理"树根"稳固了,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健康,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蒋国庆: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在人心理发展当中,所有东西都是从娃娃抓起,但是教育小孩更多要从年轻妈妈抓起,因为年轻妈妈不懂得心理基本知识,他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对待父亲,对待儿子,对待丈夫这些角色。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家里面孩子出了问题,孩子就说是父母的原因,再一问的确是父母亲的问题,比如父母亲之间有问题当着孩子面吵,孩子没有说清楚,就批评孩子,还有就是拿孩子的成绩与别人作比较,把他自己没有完成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还有一种误导,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两、三岁开始学钢琴,学绘画,星期一到星期天都没有休息时间,他们经常来问我这个爱好怎么样,如果每周都叫你加班你会怎么样?我个人认为,家长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社会,或者推给老师,本来孩子星期五应该休息,应该带他们到大自然里面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做一些生活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是家长没有,星期六都去补习了,孩子交给老师了,如果考不好,老师我是拿了钱的,你看怎么样。所以还要从家长抓起,社会的健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
主持人:另一方面,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形影不离,互为因果。那么在您看来精神疾病主要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方面?
蒋国庆:很多人因为躯体的问题到医院去看病,就是一个结果,躯体上有问题了,但是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再仔细问,他最近有情绪问题,比如说失眠,吃不下饭,心慌,还有焦虑、担心。比如这段时间父母生病了,孩子要考试了,或者工作压力特别大,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释放,或者没有找一个出口疏导,那么就变成生理上问题了,久而久之会真正成为躯体疾病,比如应激性溃疡,包括糖尿病,这个应激来了血糖就会升高。一个是引起躯体疾病,一个是加重躯体疾病。
-
主持人: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都需要规范化治疗。目前我们的治疗过程是怎样的呢?患者自身在治疗环节中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
蒋国庆:因为刚才主持人也讲了,到精神卫生中心去不好意思,所以我们还有一块牌子叫心理卫生中心,实际上有了问题,去医院,包括很多孩子到我这儿来看,我不一定给他吃药,也不一定下诊断,如果是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就不需要吃药,这是正常过程。比如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青春期综合症或者叫叛逆期,实际上这是很多外界家长也好,学者也好给它加了一个名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智慧也在增长,他要想表示自己的存在,要给大人讲自己的想法,大人就用自己过去的观点来衡量或者判断,他希望孩子成长,但是家长希望孩子按照他的方式成长,两者之间就可能出现矛盾,所以就觉得孩子不听话。我经常给家长讲,你要判断孩子他是不是有问题,第一个看他有没有违背现行的法律法规,道德标准怎么样,他在学校有没有遵守校规,如果他所有都能够做好,你说这个孩子不乖吗,我觉得是乖的。他想去玩,家长就会说首先你要做作业,作业没有做好你玩什么,还有有的女孩子身高发育快一点,男孩子发育会慢一点,然后有的孩子初中成绩很好,但是高中成绩就会差一些,有的孩子小学成绩好一些,初中成绩就好起来了,实际上每个阶段发展是不平衡的,家长就觉得他应该是从一开始就会按照一个上升的曲线状态,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真正出现情绪或者性格的变化,比如生理上吃不好睡不香,敏感多疑这个时候就要去医院看。首先到正规医院去看,第一是判断这个孩子首先是有没有问题,第二个是什么样的问题,是真正的老百姓说的精神病吗?还是障碍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或者是一般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这个处理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般的问题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是焦虑疑虑我们可以在门诊给予一定的服药治疗,如果很严重那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现在年轻人到我们医院就是20多天就出院了,最关键的就是这三种情况都需要持续康复,都要做心理疏导,做正规的心理治疗。重型的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所以定期门诊是非常重要的。
-
主持人:我们当然是不太希望有这样的精神疾病发生,那么怎么样来保障或者降低复发率,帮助这些患者更早更完全的回到社会呢?
蒋国庆:精神疾病从发病到就诊经历时间很长,有一个统计,抑郁症发病的时候,平均耽误的治疗时间大概在七年左右。重症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大概在两年左右。经常会看见孩子说活起来没意思,但是大人会认为这是一句玩笑,实际上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们没有去关注。所以当他考上大学,完全没有表述自己情绪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才会发现个孩子真的有问题了,还有在精神疾病早期的情绪障碍有一个自限性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治疗就好了,家长觉得是不是因为恋爱或者学习就过了,并没有去认识他,所以早期的识别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了,也不要太敏感,家长发现如果情况持续两周都没有改变,然后跟孩子沟通了,孩子愿意给你讲,如果已经超出常人的判断,这个时候就去医院治疗。治疗过程当中医生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一个比较优化的方案,然后就是回归社会。回归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孩子吃药没问题,家长就因为被一些信息误导,说精神病药是激素,吃完了会有副作用,去信一些所谓的偏方,这些在临床当中有比较惨痛的教训。最近有一个孩子到国外去读书了,他出去以后家里很担心,因为换了一个环境,就说一定要继续服药,结果他自行把药停了,大概半年左右就复发,然后又去看医生,然后又好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通过一些不科学的方法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和家长的自信心受挫,他对疾病的康复就没有信心。
-
主持人:作为心理学专家,请您从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围绕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就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给大家有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蒋国庆:其实健康的定义有很多,而且每一个年龄阶段也要求不一样,首先健康不光是躯体的,还包括心理的。关于心理的健康,首先我们自己要能够控制情绪,掌握自己的情绪;第二个,自己对自己有很好的评价;第三个,社会适应能力一定要好,处理好人际关系。国际上也有十大标准,主要就是从自身自我评价、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抑制行为能力几方面来进行判断。实际上每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个不能说我们就不健康,比如说今天听了一个消息,父亲生病了,家里面打电话给我,那我肯定很着急,甚至会有内疚感,但这是一个正常的情绪反应,这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不是说有烦恼就不健康,生活中的烦恼每个人都有,但是你对烦恼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就很说明心理是不是健康的。但是很多人有病害怕去医院,他情愿去诊所,都不愿意到我们这儿来,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根据心理健康的标准,适时对照自己,比如工作方面,吃喝拉撒方面,情绪方面,有没有爱冒火,有没有不高兴,人际关系方面,每时每刻,一个星期对照这几个方面给自己做一个体检,梳理一下几个方面还可以,那就行。如果觉得某一个方面有问题,那就再分析,这是一个短暂的问题,或者是没有原因的,如果有原因那是很正常的,因为有刺激就有反应,那如果没有什么原因,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老是担心害怕,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
-
主持人:目前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如何为大家提供一般心理援助的呢?对全社会而言,我们应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国家提出的提高心理健康的目标?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梦想?
蒋国庆:首先我们有一个12320平台,星期一到星期五市民随时都可以拨打,每天有专门专家坐诊,每个月专家都会进行督导。第二,我们有网站专门宣传精神卫生知识。第三,我们现在有三个院区,歌乐山院区、金紫山院区,还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在花卉园,三个执业地点都有精神科门诊。另外还有通过话剧、小品、节目来展现精神疾病的面貌,让大家了解这个疾病并不可怕,实际上每一个人都会这样,情绪就像感冒一样,是很快就会好的,但是你没有去正视他,比如感冒如果不去管它,它可能就会逐步发展,如果及时修正那就不一样。比如这杯水我一直这样拿着可能人就会感到很疲倦,如果把这个水杯放一下,就会感到很轻松。
-
主持人:关注心理健康,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科学应对心理疾病。感谢蒋主任的精彩分享,也感谢网友朋友们的观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蒋国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