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若亮访谈嘉宾
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何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当我们在餐馆或者家里多人进食后,都出现消化道的症状。这可能就是食物中毒。发生食物中毒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要报告当地的疾控中心。
-
夏季为什么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大概分为三类,一是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二是蚊媒传染病:就是被蚊子叮咬了,有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性脑炎等。三是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打谷黄)、流行性出血热等。夏季为什么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
-
肠道传染病预防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呢?一是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食物加温煮熟就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或腌制的海水产品。隔餐、隔夜的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方可食用。二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三是勤洗手。餐前、便后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
洪涝、地震等突发的自然灾害后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最主要是两个方面,在洪涝、地震发生以后首先一个饮用水要安全,比如在洪涝的时候,粪便、垃圾,还有被淹死的牲畜的尸体在水里面腐烂变质,就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如果我们不注意饮水安全,水媒系的疾病就可以引起爆发性的流行。特别是地震以后,我亲临到汶川地震灾区去救过灾,有很多被砸死的牲畜的尸体,由于高温很快就腐烂了,苍蝇是很多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经过严格的杀菌消毒就可能造成疾病的播散。
-
溺水的救治:在水中要从背后去施救
溺水的救治分两方面:在水中要从背后去施救。上岸后一要迅速消除口、鼻中的污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倒悬,轻按背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二要现场心肺复苏。三要同时拨打120,寻求专业救治。
-
夏季发生中暑怎么办?
若发生了中暑怎么办:一是停止活动,并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下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物。二是,如果症状比较轻,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多喝水,淡盐水更好。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三是,让患者平躺,双下肢太高15-30cm,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心脑供血。四是,用湿的凉毛巾放置患者的头部或者躯干部,以降温。有条件的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五是,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改善,就要到医院寻求医学救助。六是,如果严重的高热中暑患者,打120,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
主持人:近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卫生应急面临的形势、任务更加严峻繁重,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盼。因此,如何有效向公众宣传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和卫生应急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重庆市急诊分会副会长,重庆市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副主委轩若亮做客新华网演播室,与网友朋友们在线分享卫生应急知识技能,帮助大家提高应对常见健康危机的能力。您好,轩院长。
轩若亮:你好,主持人。
-
主持人:夏季温度高,空气湿度加大,食品容易受到苍蝇、细菌、霉菌等污染,是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夏季居民如何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当发生食物中毒后,应该怎样处理?
轩若亮:如何防范食物中毒的发生,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当我们在餐馆或者家里多人进食后,都出现消化道的症状。这可能就是食物中毒。发生食物中毒后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要报告当地的疾控中心。
-
主持人:传染性疾病一直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炎热的夏季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夏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应该怎么预防呢?
轩若亮: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大概分为三类,一是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二是蚊媒传染病:就是被蚊子叮咬了,有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性脑炎等。三是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打谷黄)、流行性出血热等。夏季为什么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呢?因为夏季气候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今天重点介绍一下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有各种病原体从病人或者病源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在传染给别人。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一是经水传播:病人或病源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使水收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会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称为三大水媒病。二是经食物传播: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三是接触传染:跟病人握手、触摸门把手、钱、物等,都可能接触到被污染物而发病。四是昆虫传播:苍蝇、蟑螂机械搬运了病原体。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的伴发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呢?一是吃熟食:病菌对高温抵抗力弱,只要食物加温煮熟就能全部杀灭。不吃生的、半生或腌制的海水产品。隔餐、隔夜的食品,要重新加热煮透,方可食用。二是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三是勤洗手。餐前、便后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
主持人: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自然灾害后预防次生灾害,包括传染病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洪涝、地震等突发的自然灾害后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轩若亮:最主要是两个方面,在洪涝、地震发生以后首先一个饮用水要安全,比如在洪涝的时候,粪便、垃圾,还有被淹死的牲畜的尸体在水里面腐烂变质,就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如果我们不注意饮水安全,水媒系的疾病就可以引起爆发性的流行。特别是地震以后,我亲临到汶川地震灾区去救过灾,有很多被砸死的牲畜的尸体,由于高温很快就腐烂了,苍蝇是很多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经过严格的杀菌消毒就可能造成疾病的播散。
-
主持人:一到夏天,很多市民会选择游泳来"消暑",因此溺水、中暑等情况常有发生,当遇到溺水、中暑等突发状况应该如何施救?怎样预防中暑?
轩若亮:溺水的救治分两方面:在水中要从背后去施救。上岸后一要迅速消除口、鼻中的污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倒悬,轻按背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二要现场心肺复苏。三要同时拨打120,寻求专业救治。中暑的定义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的环境中,或在炎热的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的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为特征。若中暑患者的体温超过摄氏40度,病死率为41.7%,若超过摄氏42度,病死率为81.3%。中暑的预防: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错峰出行,出门打伞,避免直接暴露在太阳下。若工作环境温度高,防暑降温的措施是通风、降温、多饮水。若发生了中暑怎么办:一是停止活动,并到凉爽、通风的环境下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物。二是,如果症状比较轻,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多喝水,淡盐水更好。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三是,让患者平躺,双下肢太高15-30cm,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心脑供血。四是,用湿的凉毛巾放置患者的头部或者躯干部,以降温。有条件的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五是,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改善,就要到医院寻求医学救助。六是,如果严重的高热中暑患者,打120,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
主持人: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卫生应急知识了解很少,每当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如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卫生应急素养?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轩若亮:首先要普及公众的心肺复苏的技能。心脏和大脑的细胞特别脆弱,如果心脏缺血超过4分钟以后,基本上恢复的可能就比较差了,所以如果我们人人都会心肺复苏知识,给专业人士到来抢救赢得时间。二是当遇到一些外伤情况时,能够现场初步的处置能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外伤患者进行施救时,首先观察环境,在环境安全的条件下才对伤员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伤口用干净的毛巾包扎。如有大出血,在伤口处包扎时加压止血。还可在近心端用捆扎的方式止血,用毛巾衬垫。肢体骨折就近取材,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异常活动加重,血管、神经损伤。
-
主持人:基层卫生应急能力作为发现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线关键力量,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至关重要,那么,重庆市人民医院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轩若亮:重庆市人民医院每年都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急救、应急技能培训。国家卫计委专门颁布了应急技能和急救的要求,我们都要进行考试,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为老百姓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普及。
-
主持人:卫生应急肩负着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重大使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落实国家公共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我国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您看来,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轩若亮:我国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我们目前全国的三级急救应急网络已形成,而且运行良好。同时,各个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了卫生应急监控责任人,负责所在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报告等动作。我们重庆市还按国家统一要求,组建了国家级的急性中毒救援队、紧急医疗救援队。
-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疾病或者意外事件都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面对这些"威胁",如何及时有效应对处理?因此,提高自助互助能力和卫生应急素养非常重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应该自己学习掌握一些卫生应急知识技能。今天,感谢轩院长的精彩分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轩若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