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燕访谈嘉宾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主任

-
如果做了相关的癌症早期筛查,它的治愈率是不是会比中晚期高很多呢?或者说能被完全治愈吗?
如果做了相关的癌症早期筛查,它的治愈率会比中晚期高很多。部分癌症在早期发现是可以被治愈的,但早期癌症在手术等有效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癌症不同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它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只要把病毒、细菌等清除了,就可以说治愈。癌症不是这样,癌症的发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引起,而是自身细胞癌变导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癌症的形成、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仍没有有效的手段从细胞层面上完全清除癌症。虽说如此,但几乎所有癌症在早期诊断出来,都有着很高的治愈率。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治愈率可以达到90%,一旦进入中晚期,生存率大幅下降,只有30%左右了。目前我国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差,因此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肿瘤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生存率明显大大提高。通过筛查还能发现一些癌症的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经过治疗或其他干预,使癌症不再发生或延迟发生,让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
那目前我们在医院做癌症筛查主要一些方法有什么呢?这些检查跟我们日常的体检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区别,您能不能简单的举一两个例子?
癌症的筛查方法很多,首先是基础的检查,三大常规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化验血肿瘤指标等,还有内镜技术,用来筛查胃癌、肠癌,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等。普通体检并未涵盖所有筛查项目,但肿瘤筛查可以涵概体检,最重要的肿瘤筛查是要进行个性化的要评估,评估的内容有哪些呢?比如个人的现病史、既往病史,饮食习惯,还有家族史的基因变化的情况,这些内容收集起来,评估以后再根据评估的结果推荐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肿瘤筛查,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早诊率。其次两者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很多人认为X光拍胸片能查肺癌,事实上很难发现早期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女性所关注的乳腺癌,在视察的时候一定要做乳腺彩超和木瓜检查,健康体检的时候可能只选择一个乳腺彩超,磁共振的检查对一些小的病灶有个优势,只是这个费用比较高,没有作常规的推荐。另外,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一定要做胃镜和肠镜检查才能早做诊断。
-
普遍来讲,癌症患者一般要到中晚期才能发现,这个情况是为什么呢?在早期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征兆么?
首先是因为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不够重视,没有去仔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其次是没有进行正规的早期肿瘤筛查,没有提前发现一些早期癌症症状。最后是多数肿瘤早期是无临床症状的,比如说肝癌有可能食欲下降,纳差、恶心、乏力等等,胃癌也可能消化不良,胃痛,肿瘤在发病时往往会有一些症状出现,比如恶病质、体重减轻、乏力等等,一般肿瘤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都是中晚期了。关注肿瘤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病毒、细菌感染、息肉、不典型增生、管状腺瘤等都应该进行重点关注。
-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比如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群众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大部分人会很重视自我的身体状况,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做癌症的早期筛查呢?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肿瘤筛查,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肿瘤筛查是指对健康人群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通过肿瘤筛查发现早期癌症、癌前病变和高危险人群,并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是预防癌症等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癌症筛查主要是针对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筛查。主要针对以下几类高危人群:40岁以上的人群;有癌症家族史,如果你家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有过恶性肿瘤病史,也需要进行癌症筛查;有如下习惯者,即便没有家族遗传史,许多不良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6种。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醉酒;长期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饮食严重偏食;从事高风险职业,患癌风险会高的多,还有就是特殊疾病患者,有一些病症,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如若未及时治愈,可能会转变为癌症。比如乙型肝炎、丙肝病人、艾滋病、幽门螺杆菌、人类乳头瘤等等,有这些病症的人请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
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名医谈》。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其主题为“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近年来,得益于癌症早期筛查的不断普及和先进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技术,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了25%。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做好预防尤为关键。为向公众宣传普及科学防癌理念,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方式,实现对癌症的有效防控。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风险筛查中心主任张海燕女士做客节目现场,为大家就“科学抗癌,重视癌症早期筛查”相关话题进行介绍,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市民朋友们对癌症的认知和重视。张主任,您好!
张海燕:主持人好,大家好!
-
主持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确切地感到周围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了,现在癌症的一个总体发病率是怎么样的呢?
张海燕: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392.9万,死亡人数约233.8;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人群而言,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城市地区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农村地区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新发例数死亡例数均高于农村地区。近十年来,纵观国内外癌症趋势,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逐步上升,美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稳步下降;我国高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为主,美国以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及其他癌种高发;我国恶性肿瘤5年相对生存率为40.5%,与10年前相比有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与临床就诊早期病例少,早诊率低以及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
-
主持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比如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群众的健康意识也逐步增强,大部分人会很重视自我的身体状况,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做癌症的早期筛查呢?
张海燕: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肿瘤筛查,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肿瘤筛查是指对健康人群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通过肿瘤筛查发现早期癌症、癌前病变和高危险人群,并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是预防癌症等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癌症筛查主要是针对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筛查。主要针对以下几类高危人群:40岁以上的人群;有癌症家族史,如果你家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有过恶性肿瘤病史,也需要进行癌症筛查;有如下习惯者,即便没有家族遗传史,许多不良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6种。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醉酒;长期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饮食严重偏食;从事高风险职业,患癌风险会高的多,还有就是特殊疾病患者,有一些病症,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如若未及时治愈,可能会转变为癌症。比如乙型肝炎、丙肝病人、艾滋病、幽门螺杆菌、人类乳头瘤等等,有这些病症的人请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
主持人:普遍来讲,癌症患者一般要到中晚期才能发现,这个情况是为什么呢?在早期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征兆么?
张海燕:首先是因为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不够重视,没有去仔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其次是没有进行正规的早期肿瘤筛查,没有提前发现一些早期癌症症状。最后是多数肿瘤早期是无临床症状的,比如说肝癌有可能食欲下降,纳差、恶心、乏力等等,胃癌也可能消化不良,胃痛,肿瘤在发病时往往会有一些症状出现,比如恶病质、体重减轻、乏力等等,一般肿瘤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都是中晚期了。关注肿瘤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病毒、细菌感染、息肉、不典型增生、管状腺瘤等都应该进行重点关注。
-
主持人:那目前我们在医院做癌症筛查主要一些方法有什么呢?这些检查跟我们日常的体检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区别,您能不能简单的举一两个例子?
张海燕:癌症的筛查方法很多,首先是基础的检查,三大常规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化验血肿瘤指标等,还有内镜技术,用来筛查胃癌、肠癌,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等。普通体检并未涵盖所有筛查项目,但肿瘤筛查可以涵概体检,最重要的肿瘤筛查是要进行个性化的要评估,评估的内容有哪些呢?比如个人的现病史、既往病史,饮食习惯,还有家族史的基因变化的情况,这些内容收集起来,评估以后再根据评估的结果推荐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肿瘤筛查,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早诊率。其次两者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很多人认为X光拍胸片能查肺癌,事实上很难发现早期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女性所关注的乳腺癌,在视察的时候一定要做乳腺彩超和木瓜检查,健康体检的时候可能只选择一个乳腺彩超,磁共振的检查对一些小的病灶有个优势,只是这个费用比较高,没有作常规的推荐。另外,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一定要做胃镜和肠镜检查才能早做诊断。
-
主持人:如果做了相关的癌症早期筛查,它的治愈率是不是会比中晚期高很多呢?或者说能被完全治愈吗?
张海燕:如果做了相关的癌症早期筛查,它的治愈率会比中晚期高很多。部分癌症在早期发现是可以被治愈的,但早期癌症在手术等有效治疗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癌症不同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它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只要把病毒、细菌等清除了,就可以说治愈。癌症不是这样,癌症的发病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感染引起,而是自身细胞癌变导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癌症的形成、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仍没有有效的手段从细胞层面上完全清除癌症。虽说如此,但几乎所有癌症在早期诊断出来,都有着很高的治愈率。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治愈率可以达到90%,一旦进入中晚期,生存率大幅下降,只有30%左右了。目前我国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差,因此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肿瘤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生存率明显大大提高。通过筛查还能发现一些癌症的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经过治疗或其他干预,使癌症不再发生或延迟发生,让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
主持人:虽然说癌症是难以预防的一个疾病,但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您能不能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上给大家一些建议呢?
张海燕:癌症的发病,受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只要采取合理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首先我们要反对用营养品防癌,市面上有很多营养品和保健品,但是临床上还没有通过寻症医学来研究证明营养品和保健品能够防治癌症,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吃一些比较安全的食品。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不吃油炸食品,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对剩菜剩饭不要大包大揽,这些都是很不好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消化道肿瘤的发生。还要坚持锻炼,最好每周锻炼5天左右,每天锻炼30分钟到1个小时,锻炼要求至微微出汗,心率达到每分钟100-120次就可以了。另外抽烟跟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的发生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戒烟,吸烟不仅影响个人健康,二手烟还会危及他人健康。最后建议大家每年最好定期做两次筛查,因为影像学的检查是有时效性的,比如女性今年检查可能没有乳腺增生,明年检查可能就乳腺增生了,肺CT的检查今年检查可能没有结节,明年检查可能就有小结节,这些要重点关注。所以高危人群我们建议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每年做一、两次肿瘤筛查。
-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主任的详细讲解,在科学抗癌方面,医患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通过新华网这个平台宣扬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意识,重视癌症早期筛查工作。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各位网民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张海燕: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