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
  • 让躺在博物馆里的苏轼书法“活起来”
访谈视频
嘉宾简介
    曹建

    曹建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轼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杰出代表,苏轼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为了让躺在博物馆、图书馆里的苏轼书法“活起来”,2018年,眉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联合启动《苏轼书法全集》编纂合作项目,如今进展如何?今天,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建做客新华访谈,为网友们讲述苏东坡“巨大文学家光环”外的另一个身份——耀眼的书法家。

访谈亮点
  • 苏轼与王羲之、颜真卿是一个水平的书法大家

      曹建介绍,苏轼在文学界名声很大,诗词文赋水平都很高,有很多经典性的代表作品。而在在书法史上,苏轼也是很有地位的,他的代表性作品《寒食帖》,跟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不是因为苏东坡是老三,王羲之在东晋,颜真卿在唐代,苏东坡在宋代,实际上他们三个是一个水平,他可以跟王羲之媲美,和王羲之是一样的书法大家。”曹建表示。

  • 苏轼的书法是“抄”出来的

      在很多人眼里,书法自然是一笔一划练出来的,然而苏轼的“练”可能与大多数人的练习有所不同,因为他的书法是“抄”出来的。
       曹建介绍,苏轼小时候学书法就是从抄书开始的。家里的汉书、以及读过的文学作品,直接用毛笔抄写,然后再去学习一些名人的书法作品。
       “我们今天在东坡的字里面还能够看到一些书法家的影响,他年轻时候的字可以看到王羲之的影子,到了中年字里面可以看到唐代李邕、徐浩这些人的影子,楷书里面好多也有颜真卿的味道,到了晚年他的书法就是把几家融合到一起了。”曹建介绍。
       不过,对于苏轼“抄学”其他书法家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曹建说,比如说苏轼的学生黄庭坚认为他是学过徐浩的,有徐浩的那个味道,但苏轼自己却不认同。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叔弼告诉东坡说“你的字一看就是有李邕的味道”,苏东坡认为这个是对的。此外,在《寒食帖》的后面,黄庭坚题跋说他的书有李西台笔意,可见他也学过五代时期的李建中的书法。

  • 苏轼“石压蛤蟆”的字体跟执笔有关

      曹建介绍,苏轼四十多岁以后的书法作品已经很成熟了,有非常明显的风格特征。“他跟黄庭坚两个人开玩笑,黄山谷调侃他的字写得真不错,有点像石压蛤蟆;苏东坡调侃黄山谷说你的字也不错,有点像树梢挂蛇。”由此可见其字的特征。
       “东坡写字的风格跟执笔有关系。”曹建说。苏轼是三指执笔,他右边手腕不抬起来,摆动幅度不大,所以他写字左边的笔画写得足一点,右边就点到即止。比如写一个“漢”字,他可能左边三点占的距离还宽一点,右边最后一点点一下就到了。再比如苏轼的“轼”字,那个勾就不会写得很长,他点到即止,这就是他的特点。

  • 自信的苏轼“一下笔便做千秋想”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都是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的千古名作。在曹建看来,这些书法作品并非“有备而来”,而是具有一定偶然性,而这偶然性里,也正体现了这些大家的书法之畅。
       曹建介绍,这“天下三大行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的涂改。王羲之的《兰亭序》前半段都是没有涂改的,到后半段“岂不痛哉”甚至到最后“有感于诗文”那个“文”字都涂改了。颜真卿是涂改更多,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前面几行涂改比较少一点,比如前六行只涂改了一个“叔父”,把“叔父”两个字涂改成“第十三叔”,到第七行他回忆起和他侄子经历的时候,那里触动了他的心弦,就有很多涂改。
       “可以说颜真卿与王羲之是一样的,他们涂改的地方就是心绪波动的地方。”曹建认为。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也有两处涂改,但他不像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直接涂圈,而是在旁边点了几点以示这两个字不要了。
       为何涂改方式不同?曹建释疑,“有人认为苏东坡的文采可能比颜真卿、王羲之好,所以他不涂改。”另外的解释是苏东坡的个人想法——“一下笔便做千秋想”,他认为自己写下的作品是给五百年以后的人看的,希望自己一下笔就写成经典作品,所以不作涂改。

  • 苏轼字的大小、轻重可以看到情绪变化

      “从苏轼《寒食帖》里面的字的大小、轻重可以看到他的情绪变化。”曹建说,这个波动不像颜真卿那样外化,把它外化成圈、删改痕迹,苏轼是用字的大小、笔画的轻重、点画的长短来表达他的情绪的。
       “所以,我们根据字的轻重,或者根据笔画的长短去朗诵苏轼的诗词,你就会很深刻地体会到苏东坡内心的情绪。”在这个意义上,苏轼的《寒食帖》也就成为了一个千古名作,非常真实的一种情绪变化在字里行间,这是他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 欣赏苏轼书法要读懂其至刚至大之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欣赏苏轼的书法呢?曹建认为,苏轼书法有天风海涛之气、至刚至大之气,欣赏苏轼的书法,应该与苏轼的境遇与内心相结合。对此,曹建分享了几个苏轼与笔墨纸砚之间的小故事。
       与大家常说的“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不同,苏东坡是因为毛笔爱上一些地方。曹建介绍,苏东坡自己会做毛笔,也有很多会做毛笔的朋友。“苏东坡一生特别喜欢宜兴常州这一带,一心想在宜兴买田,想在常州居住。”为什么?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地方有很多做毛笔的人,他一回到这里就很快活。
       “还有用到好的纸,他也很高兴。”曹建说,最近几年看到一些东坡的真迹,纸的花纹很漂亮,并不会因为被贬就没有好的纸张可以用,他在书法上还是会选用好的纸张。
       苏东坡对墨也有很多讲究。曹建介绍,苏东坡用墨有两个特点,一要黑,二要光,光是黑不行,还要黑得发光发亮,要“黑得像小儿目睛”。因此,苏轼的字很黑很浓。
       “苏东坡对砚台也很讲究,他跟米芾是好朋友,两个人视砚如命,一辈子就是玩砚台,收藏了很多砚台。”两个人玩砚台,在玩的过程当中,苏轼跟米芾约定这个砚台给自己了,后来苏轼去世以后米芾又从他儿子那儿把砚台又拿回去了。
       “苏轼在世的时候认为蔡襄书法第一,但其学生黄庭坚认为东坡书法才是本朝第一。”曹建说,除了书法的技巧以外,苏轼书法的气象跟其他人是有区别的,有天风海涛之气,有至刚至大之气。

  • 《苏轼书法全集》收录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37件

      《苏轼书法全集》是眉山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的重大文化工程,是由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主持,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多家单位相关专家参与,共同编撰的大型成果。
       项目进展如何?曹建介绍,《苏轼书法全集》采用传统中式设计形式,分成墨迹卷、补编•墨迹卷、法帖卷、碑刻卷、释文卷五部分内容,共收录海内外20多家文博机构的苏轼一门书法作品537件,其中苏轼502件,苏洵、苏辙、苏迈、苏过、苏迟、苏峤等书法35件。
       全集由高清图版近万张构成,大多直接购自相关收藏单位,几乎囊括了当前传世最重要的苏轼书法墨迹和历代刊刻拓本,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材料最新、印制最精美、出版规模最大的苏轼书法全集。

  • 苏轼很多作品都能与《寒食帖》媲美

      很多人都只知道苏轼的《寒食帖》,但除此之外,苏轼还有哪些书法作品呢?曹建介绍,其实苏轼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能与《寒食帖》媲美的。
       “比如大阪美术馆的《游仙诗》。”曹建举例说,这两首诗是李白的风格,但究竟是李白的作品还是苏东坡的作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诗本身是苏东坡作的,但是用的是李白的名,但是《太白全集》里面已经把这两首诗收录了,也有研究专家认为这两首诗就应该是李白写的。
       再比如《洞庭春色赋》。曹建说,东坡那个时候喜欢喝酒,他有很多种(酒)品牌,我们现在能看到东坡写的酒的酒名可能就是几十种,洞庭春色就是一种酒的名字。
       再比如《新岁帖》。“这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陈季常的书信,信的内容是他要造新房子,然后跟朋友聊聊这些细事,就是生活日常,写得很亲切,也很轻松。”

  • 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符号 应当走向世界

      “编纂《苏轼书法全集》是一项千古工程,弥补了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的空白。”曹建表示,《苏东坡书法全集》可以弥补东坡文献,“在收录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原来的东坡文献相比,多出了好几万字。”
       曹建同时认为,苏东坡书法是很好的传播内容,“苏东坡不光是我们四川人的苏东坡,也不光是中国的苏东坡,他是世界的苏东坡。”作为影响世界千年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应当走向民间,更应该走向世界。
       今年是苏东坡逝世920年,明年是苏东坡诞辰985周年。“全集的出版将为苏轼以及宋代艺术和文化等诸多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拓展与突破;因为苏轼的世界影响力,全集的编撰无疑也将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做出重要的贡献。”曹建表示。

专访现场
  • 曹建做客新华网
  • 曹建做客新华网
  • 《苏轼书法全集》样书
  • 《苏轼书法全集》样书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