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跟着游客过双节丨新需求带动新供给,重庆文旅市场供需两旺

  新华社重庆10月6日电(记者李晓婷、周思宇、赵佳乐)5日,大四学生施玉祁从重庆返回位于北京的学校,轻松愉快的假期旅行结束后,她将重新投入紧张的校招季中。“这个假期让我能忙里偷闲,也让我真正喜欢上重庆这座城市。”施玉祁说。

  交通运输部预计,随着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营业性客运量全面回升,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超21亿人次,出行客流大幅提升。双节长假即将结束,游客们的旅行达到预期了吗?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了吗?未来期待什么样的旅行体验?记者走上重庆街头,听听游客们的“旅行总结”。

旅客在重庆火车北站站台准备乘车。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次旅行达到了我的预期,充满烟火气和松弛感的重庆让我真正放松下来。”施玉祁说。被改装成“过街通道”的老旧防空洞、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下坐在板凳上吃小面的人群、从墙里生长出来的黄桷树……施玉祁随手拍的一张张“游客照”里,对准的却是重庆充满韵味的都市生活。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兹柏表示,在日复一日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追求一份差异化的“慢文化体验”,消费者越来越期盼看到差异、体验生活场景、读到文化内涵。

  “旅行就是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在广东工作的游客沈心怡告诉记者,她最喜爱探寻城市文化艺术展和互动沉浸场景,感受不同城市的文化。这次来到重庆,沈心怡参与了一场以民国时期的重庆为背景的沉浸式话剧《雾起江州》。“在广东时我就参与过这种沉浸式戏剧,很有趣。”沈心怡说,不论是艺术展演,还是传统景区,都希望有所新知。

  长假期间,《雾起江州》几乎场场爆满,“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而是想慢下来了解城市历史文化,这为文化消费市场带来更多动力。”导演孙澜飞说。

  不断丰富的旅游新选择背后是人民群众不断释放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需求正引领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商务部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87%,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比去年假期同期增长132.1%。仅假期前三天,重庆解放碑商圈累计客流量和消费数据同比增长均超过20%,重庆文旅市场供需两旺。

中秋国庆假期,重庆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发(何超 摄)

  上午在李子坝轻轨站下的观景平台上拍一张“轻轨穿楼”照片,步行几分钟至小黄楼街区品尝一顿美味,下午沿崖壁步道前往中山四路上的周公馆,听听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在重庆的故事,这是来自河北的游客任先生的假期一天。“最初被社交平台上轻轨穿楼的视频吸引来,但发现重庆的抗战历史故事更吸引人。”任先生说。

  业内人士表示,成为“网红城市”需要引爆点,但“猎奇”的热潮褪去后,要让游客产生文化获得感和持续稳定的新鲜感。

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游人如织。新华社发(何超 摄)

  紧紧抓住新需求,有效提供新供给,才是“网红城市”的“长红”之道。近年来,重庆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丰富“夜景”“夜购”“夜游”“夜娱”等产品供给,推出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乡村主题游,增加音乐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供给。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重庆推出超200项文旅活动及70余项惠民措施。

  “文化体验要渗透到文旅市场的方方面面,需要全过程、人性化的服务支撑,从而综合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满意度、传播度、舒适度和重游度,带来消费的持续扩大,拉动经济向稳向好发展。”罗兹柏表示,未来,旅游城市可以立足优质文化消费产品挖掘和高品质服务供给继续发力。

编辑: 朱俊洁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