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重庆保税港之变折射内陆开放新思维

" 重庆保税港之变,折射的是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 "

阅读全文
作者:王龙博

 

航拍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3月6日电(王龙博 欧阳虹云 刘淳)元宵节刚过,一场“一带一路”特色商品贸易及文化周在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举行。同日,这座以展示交易进口商品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挂牌4A级旅游景区。

    “未来,这里将让更多国外的名特优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展示各国特色的‘世界之窗’。”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负责人说。

    2008年,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简称重庆保税港)获批成立。以此为标志,重庆在西部内陆率先引入惠普、华硕、宏基等一大批笔记本电脑设厂,随后周边省市纷纷跟进,中国西部得以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

    “这是内陆地区首次大规模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庆当地学者表示,开行中欧班列的探索,最初也是重庆出于克服在笔记本电脑运往欧洲方面的物流劣势。“电子产业的制造与出口,也是过去十年来内陆开放的‘主音符’。”

    内陆开放改变着区域经济格局,也改变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

    在重庆保税港,32岁的庄挺回忆说,当年惠普等笔电品牌入渝让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年轻人来到了重庆。“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惠普。惠普刚在重庆投产,急需拓展市场,那时自己刚好大学毕业,就来到重庆工作。”

    如今的庄挺,是重庆港腾供应链公司的负责人,主要工作是为保税港区内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仓储等服务。“工作都与开放有关,但从出口变成了进口。”庄挺说,重庆保税港区内的跨境电商业务量已连续多年增速超100%,“我相信这种增速还将保持。”

    “重庆保税港之变,折射的是内陆地区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重庆当地学者分析称,内陆地区正在发生的消费升级将为全球商品提供广阔市场,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而在既有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中,面临近年来要素成本上升等压力,一场以智能化为主题的赋能也在大规模进行。

    “一方面通过进口全球商品适应消费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既有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陆开放需要树立的新思维。”上述学者说。 

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建成运营15个国家特色商品馆。新华网发(唐诗雪 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消费已经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具体提出“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等目标。

    “重庆保税港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探索,有望助力重庆在进口商品消费方面形成优势。”重庆当地学者表示,这也将促进重庆形成国际化的消费环境,“某种程度上,国际化消费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随着内陆开放的持续深入,重庆、成都、西安、贵州等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而随着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地区的消费需求也日渐旺盛。

    “以重庆为例,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6000元,同比增长9.2%,消费升级潜力巨大。”重庆当地学者指出,加上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对周边近2亿人口具有集聚辐射作用,理应打造世界品牌了解内陆市场的窗口。

    据悉, 依托两江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及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等重要平台,位于重庆保税港内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建成运营15个国家特色商品馆,目前拥有进口商品种类超4.5万个,涵盖了酒水饮料、服饰箱包、家具家居、化妆品、保健品、工艺品等多个种类。

    据悉,得益于保税港的开放政策,重庆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可对从境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保税监管场所进入贸易功能区的货物予以保税。企业可在商品卖出后,定期向海关缴纳税款,有效规避企业一次性完成全部报关产生的资金成本积压导致的运营风险,为入驻企业节省了资金流。若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商品,更可通过“保税展示展销”政策,直接向消费者和潜在合作商家展示。

    “这也是我们看好重庆打造世界商品进入内陆市场窗口的重要原因。”重庆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马来西亚印象馆负责人张瑜表示,内陆开放正在为全球商品带来一次重要的商机。

    2016年,马来印象馆正式进驻重庆保税港区,助力重庆保税港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燕窝分拨中心。目前,由重庆保税港进口的燕窝已经辐射西南、华东、华北和东北等市场。

    “下一步,重庆应利用好在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方面的优势,集聚更多国外好货,培育重庆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的特色竞争力。”重庆当地学者表示。

一场以智能化为主题的赋能也在重庆保税港区内的智能终端企业中进行。新华网发

    作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抓手,智能终端产业曾是重庆外贸的“主引擎”。

    以重庆保税港区为例,自2012年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全面建成以来,保税港区已累计实现加工贸易产值3300亿元,带动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31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069亿元,增长约2.4倍。加工贸易占港区外贸进出口的总额比重也从2012年的56%持续上升到2017年的72%,成为保税港区乃至重庆外贸进出口的“压舱石”。

    近年来,由于要素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原因,重庆智能终端产业逐渐步入发展的“十字路口”。

    原材料订单到达仓库系统内,机器手将接受指令精准定位,将货物拣选至料箱后放置至输送线上,再由机器人智能摆放和取出,根据指令送往下游的生产工厂……这是发生在重庆飞力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自动化集成立体库里的一幕。

    飞力达的智能化改造,是重庆保税港区为智能终端产业引“智”的缩影。飞力达在重庆保税港的客户,包括了包括仁宝、纬创、旭硕等制造厂商,还有多家配套的上下游零部件企业。

    “以前是人去仓库里找货,现在实现了货来找人。”2011年,李锋从飞力达昆山总部来到重庆,全程参与了重庆飞力达的筹建工作。他表示,重庆飞力达自动化集成立体库在投入运行后,人力成本将节省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但效率会提升30%,仓储利用率能提升2-3倍。

    “我们将通过智能化赋能增强智能终端产业竞争力。”重庆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重庆保税港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完) 

菜单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