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沧桑呐喊的深情守望者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四川自古有舟楫之利,船工们拉纤时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的吆喝声,逐渐演变成川江号子这一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而今,川江号子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长江边上那绵延了数千年的沧桑呐喊,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精彩观点
1
曹光裕
对川江号子最初谈不上喜欢 甚至有些抵触
对川江号子最初谈不上喜欢 甚至有些抵触
在曹光裕看来,川江号子不仅仅是一个音乐作品,“它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声乐作品,跟我们重庆的语言、跟我们重庆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以前木船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曹光裕称,川江号子起源于船工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喊号子的大号子头,必须要识水性,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需要下达的指令,用号子的形式喊出来,下面的小号子头和船工在收到指令后,也会用号子的形式回应。
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川江号子逐渐失去了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不得不面临失传的困境。对于17岁就当了船工,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曹光裕来说,川江号子他最初谈不上喜欢,甚至有些抵触。“那时候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也非常艰苦。所以每次一唱号子,就意味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要开始了。”
1
曹光裕
川江号子里所蕴含的劳动精神永不会过时
川江号子里所蕴含的劳动精神永不会过时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44800
1987年,陈邦贵被邀请去法国演出,长江上的沧桑呐喊,一下子震惊了世界。那年国外给予的评价是“不输于在国际上成名已久的伏尔加船夫曲”。同为轮渡公司船工的老人71岁那年,找到了曹光裕,希望他能跟着自己学唱川江号子,甚至差点以跳河作威胁:“我眼睛一闭这个民间艺术就没有了,你再不学的话,我也不知道我能活到哪一天。”
真正学习以及表演后,曹光裕开始对川江号子有了更多的理解:“川江号子在我们重庆人民的心里都有一种精神内涵,也就是我们重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我们的祖辈用他们不屈的精神、坚实的足迹,拉出了我们城市的文明和发展。”他表示,老的唱段或许会过时,但川江号子里所蕴含的劳动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1
曹光裕
只要“魂”还在 川江号子就不会消亡
只要“魂”还在 川江号子就不会消亡
在曹光裕看来,川江号子中所蕴含与险滩、大河甚至命运搏击的勇气,团队之间无限信任合作的精神,以及唱词中对劳动本质和哲学的感悟,构成了川江号子的“魂”,只要这个“魂”还在,川江号子就不会消亡。“时代要求我们创新,作为传承人不创新也不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民歌大会》、《我要上春晚》等节目,都留下了川江号子的身影。
“川江号子和其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传承上都是同样的现状,就是徒弟很难找,政府和社会对此非常重视,同时也展开了非遗进校园的活动。”从2012年起,曹光裕每周都要到重庆人民路小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川江号子学习兴趣班给学生们上课。他深信,起源于码头的川江号子,总能找到合适的人,让这项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喜欢它。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